在10月2日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粤有钱,普京简短的一句话揭示了全球经济的深层问题:“很难想象,如果俄罗斯石油产量下降,全球能源领域和全球经济仍能维持正常状态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,但实际上却戳破了西方经济的泡沫,揭示了他们对美元体系和印钞机的过度依赖,直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成了他们无法忽视的“痛点”。
常驻莫斯科的金融专家亨利·约翰斯顿分析认为,普京的意思很直接:“没有我们,你们经济无法运转。”这不是空口说的,看看欧洲的情况就能明白。2022年,俄乌冲突爆发后,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·勒梅尔曾说要让俄罗斯经济彻底崩溃。那时,许多人相信这个说法,毕竟俄罗斯被排除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,外汇储备被冻结,这看似是致命打击。然而,事实却出乎意料,俄罗斯经济不仅没有崩溃,反而表现得比预期要强劲。这一切的秘密,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中。
全球对这些能源的需求无可避免,西方国家的制裁并未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有效,反而先伤害了自己。以德国为例,电价一度飙升至每千瓦时40欧分,成为全球最贵的国家之一,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出比十年前下降了超过20%。如今,欧洲人常常提到“去工业化”,这一现象的背后,正是能源问题带来的深刻影响。
展开剩余75%西方曾习惯于利用美元作为武器,这一策略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。1971年,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,美国将美元与黄金脱钩,美国财政部长约翰·康纳利对欧洲盟友放话:“美元是我们的货币,但这是你们的问题。”这句话表达的傲慢无所遁形,意思是美元怎么用,美国说了算,后果由别人承担。2022年,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,依然采用这一思路:“我们的货币体系,你们的麻烦。”他们认为将俄罗斯排除在美元体系之外,经济就会崩溃,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:经济不仅仅是靠货币,实实在在的资源才是支撑经济的基石,石油和天然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。
西方决策者犯了一个致命错误,他们过于依赖金融工具,把能源仅仅看作是俄罗斯的“收入来源”,却没有意识到能源才是整个经济的命脉。西方习惯用金融手段解决问题,比如通过印钱和贷款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,但当面临能源短缺时,再多的量化宽松也无济于事。毕竟,工厂不能靠印钞票运转,能源才是工业生产的核心。
瑞士信贷的策略师佐尔坦·波兹萨尔早就指出,俄罗斯和中国提供的廉价商品,帮助西方压住了通胀,才使得各国央行能够长期维持印钞政策。这一观点揭示了西方的幻觉,西方国家习惯于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过日子,渐渐地他们误以为经济是依靠货币推动的,忽略了能源的根本性作用。
然而,随着俄罗斯能源供应的减少,这一幻觉破灭了。如今粤有钱,欧元区的GDP增长几乎停滞,德国甚至出现负增长。工业生产在短暂的复苏后再次下滑,就业增长停滞,企业只能通过缩短工作时间来控制成本。这些问题,单靠欧洲央行降息是无法解决的,因为缺少驱动工业发展的廉价能源。
更重要的是,全球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变化。过去,各国信任美元和美国国债这些纸面上的承诺,但如今,各国央行都在悄悄购买黄金。1971年,35美元可以换一盎司黄金,而到了2025年,金价已经突破了3450美元。按这个比例计算,美元相对黄金贬值了99%。全球南方国家早已看透这一点,美元的购买力会被通胀不断稀释,而美国的债务却不断增加。因此,黄金和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现在,俄罗斯掌握了主动权,全球经济的规则悄然改变,变成了“我们的资源,你们的麻烦”。西方曾想将俄罗斯的能源排除在全球经济之外,但在实际操作中,他们发现根本做不到。虽然欧盟口头上呼吁制裁,但实际上,他们并没有完全断绝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,因为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工厂停工。
这一矛盾的背后,反映了实体经济对金融游戏的压倒性优势。无论金融市场有多强大,如果缺少能源的支持,一切都无法运转。普京在年会上的发言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一点,但在莫斯科,许多人都明白,这场全球经济的“板块漂移”已经开始。曾经,金融经济主导了实体经济的走向,而现在,能源和资源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,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支柱。
欧洲的教训尤其深刻,他们在进行可再生能源转型时,恰逢俄罗斯廉价能源的供应,因此误以为能源问题可以轻松解决。然而,当制裁带来了能源成本飙升,他们才意识到,绿色转型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。德国甚至开始讨论是否重启核能,是否与俄罗斯恢复天然气进口,这一切都是现实的警钟。
普京的这句话,实际上揭示了全球经济的本质。全球经济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,美元和欧元等货币体系是润滑油,而石油和天然气才是机器的发动机。润滑油能够让机器运转,但没有发动机,机器根本无法启动。西方曾误认为润滑油可以代替燃料,现在他们终于明白,能源才是支撑经济运转的真正动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